
论坛聚焦:RWA正在重塑全球金融
2025 年 8 月 27 日,“RWA 加密金融高峰论坛”在香港举办。这场由 FinChain 星链、Vaulta Foundation、复星财富控股、非小号联合主办,并得到 Solana Foundation、Animoca Brands、Sonic Labs、exSat Network 等全球多家机构支持的大会,汇聚了传统金融、加密金融与区块链领域的众多专家。
论坛围绕稳定币与真实世界资产(RWA)展开讨论。这一主题已成为近两年 Web3 领域的核心赛道,也备受资本和监管关注。随着美国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相继出台 RWA 监管框架,资产上链已从实验走向大规模落地。业界逐渐认识到,RWA 不再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,而有望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核心动力。
在这一背景下,Vaulta Foundation 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其链上银行(On-chain Bank)的战略蓝图。Vaulta Foundation 认为,传统银行体系犹如工业时代的流水线,依赖于同质化产品和静态服务;而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驱动的时代下,全球化、去中心化的链上银行网络将重塑金融服务。换言之,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被动的产品销售者,而是通过AI和智能合约主动配置价值流动的创新平台。这一蓝图提出了未来链上银行的五大特点,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一个去中心化、透明、高效的全新金融生态:

- 从“服务提供者”到“价值编排者”:过去银行专注推销金融产品,客户只能被动选择。未来的链上银行将通过 AI 助手主动规划用户的财务路径,智能配置资金,帮助用户实现“躺着赚钱”,让银行从被动服务者转型为财富价值的编排者。
- 从“孤岛账户“到”可编程动态价值流”:传统银行账户之间彼此孤立,各自提供固定收益或贷款服务;未来链上账户则打破壁垒,被资金编程为可跨机构、跨地域流动的动态“价值流”,在全球范围内自动调度,实现资金最优配置。
- 从“推销标品“到”定制化共创”:传统金融靠销售同质化产品获利;链上银行将利用大数据和 AI 分析用户画像及风险偏好,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财富方案,相当于为用户提供“乐高积木”,用户与银行共同创造个性化收益。
- 从“黑盒风控“到”全链透明”:传统理财产品往往资金流向不透明,风险评估不明确。**链上银行依托区块链与 RWA技术,实现每笔资金流向、资产底层和收益可实时追溯,并通过充分数据实时量化定价风险,使风控过程完全公开透明。
- 从“信息差盈利”到“价值流动盈利”:传统银行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利润,掌握客户和市场信息。未来链上生态中信息壁垒将逐渐消失,竞争焦点转向资金流动效率和智能化决策本身,银行通过优化“价值流动”来创造收益。

这五大特点共同勾勒出一个去中心化、智能化、透明化、全球化的金融新生态。Vaulta Foundation 将其称为:银行业的再造,而非升级。例如,演讲还指出链上银行将统一资产视图,一个界面管理所有银行、券商和交易账户,实现真正的“一站式全球账户”。总的来说,这一设想体现了以 AI + 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思路,强调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和数据驱动决策来重新布局银行服务。
战略落地:从理念到产品蓝图
为将上述蓝图变为现实,Vaulta Foundation 还公布了多项落地策略和合作计划。在战略合作方面,该方案率先在复星旗下复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股票代码:1696.HK)的真实业务场景中完成验证,并成功在四大链——Ethereum、Solana、Vaulta、Sonic——上实现多链部署,成为亚洲首个具备多链运作能力的“港股表现挂钩代币”技术方案。这不仅标志着港股资产首次以 RWA 形式完成多链上链尝试,也是国内资产在区块链领域探索的重要里程碑。
早在今年 5 月,Vaulta 与复星财富控股已经展开合作,提供包括 BankingOS 与 exSat Bank 平台在内的一系列区块链基础设施,支持复星旗下的 FinChain 资产发行与加密支付,而复星则通过其金融牌照支持 Vaulta 拓展现实资产领域。借助复星的全球牌照资源和 RWA 资产发行能力,Vaulta 的链上银行服务能够在合规前提下触达真实资产市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Vaulta Foundation 构想的链上银行方案,已由 Vaulta Labs 孵化的 exSat Bank 率先落地。exSat Bank 不仅承载了 BankingOS 的底层技术,也将成为现实世界资产(RWA)与链上金融服务的衔接点,为战略蓝图提供了真实的产品样板。作为链上银行战略先行者, exSat Bank 将打造智能现金管理、跨境支付、聚合支付网络、RWA 资产投资等模块,让用户能够在一个统一账户中完成资金管理与资产配置。它既是战略蓝图的验证场,也是连接现实金融与链上世界的桥梁。
智能现金管理上,Vaulta Foundation 展示了利用 AI 预测用户资金流动需求、进行动态收益管理的解决方案。在该方案中,系统会根据用户交易和市场情况自动调整闲置资金的配置,不断挖掘最优收益机会,真正让用户体验到“闲置资金自动增值”的效果,同时用户也能清晰看到资金流向。
统一投资交易方面,Vaulta Foundation 提出“万物皆可上链”(Everything can be on chain)的愿景。未来包括美股、港股等各种传统资产都可在链上交易。通过把不同资产类别统一到区块链,用户的银行账户、券商账户和交易账户将合并为一个链上界面,实现跨市场、多资产的一体化管理。这种模式让用户不再受制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分割限制,可以拥有真正全球化的资产视野。
聚合支付网络方面,Vaulta Foundation 针对跨境支付难题推出解决方案。传统跨境支付常常面临高额汇兑费和手续费,效率低下。Vaulta的聚合支付网络利用AI自动选择最优支付路径,从而显著降低交易成本、提升效率,解决了跨境价值转移的长期痛点。
RWA 资产投资上,Vaulta Foundation 计划将更多标准化固收产品(如债券等)引入链上,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。系统将根据风险偏好自动组建投资组合,让用户轻松获得符合自身风险收益要求的稳健收益,无需自行筛选资产。同时,通过与复星等合作伙伴将更多现实世界资产引入链上,丰富投资标的,实现金融资产的有效链上配置。
即将上线:链上“All-in-One”一站式账户
Vaulta Foundation 的战略还延伸到终端用户服务层面,即将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“All-in-One 一站式账户”解决方案。这一方案的核心载体正是 exSat Bank,它将一站式整合托管、支付、投资等功能。方案的底层技术完全基于公链和智能合约,实现资产去中心化托管;前端界面则设计得简洁友好,类似传统手机银行 App,用户无需管理复杂私钥或具备加密技术知识,就能操作。用户体验上,它与使用支付宝或手机银行几乎一样简单,但所有交易实际上在区块链上执行。

通过 exSat Bank,Vaulta Foundation 便能把复杂的区块链金融转化为用户可轻松上手的服务,大幅降低了传统用户进入 Web3 金融的门槛,让“链上银行”真正触手可及。
RWA 全球市场与行业共识
与 Vaulta Foundation 战略发布同步,论坛嘉宾一致认为 RWA 领域已从“叙事”转向基础设施。在专题研讨环节中,Vaulta Foundation 的首席商务官 Sistine 指出:
“传统银行体系由于过于成熟和稳固,很难“革自己的命”,因此真正推动链上银行的不会是传统机构,而是像 Vaulta 这样更具 Crypto-native 基因的创新项目。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新型的金融金库体系,既能承载链上金融服务,又能突破传统银行在机制和定位上的限制。”

Vaulta Foundation 首席增长官 Joshua 则强调了 AI 在智能资管中的作用:
“对于 Web3 资管来说,风险是动态的过程,关键在于有一个懂你的工具,能让你的风险偏好与产品的风险偏好相匹配。”
他解释到:“用户对自身风险偏好的认知往往不足,且会随着投资体验动态变化。例如私行客户起初追求 40% 收益,但经历回撤后会收紧风控。这需要 AI 工具回溯用户交易行为,帮助匹配合适的风险策略,实现“懂用户”的智能资管。”
可以预见,随着 exSat Bank 及其合作伙伴的不断推进,链上银行将从蓝图走向现实。如会上所言:“金融的未来,不再是银行的未来,而是价值流动的未来”。对传统金融、Web3 行业乃至普通用户而言,这是一场新的探索:技术与合规结合,叙事逐渐落地,体验持续优化。未来金融的核心不再是某个中心化的银行,而是让资金自由、安全地流动,创造更多价值。